彙整 | 關於閱讀後的小小淺見… RSS feed for this section

由於男人都不在了

9 十一月
由於男人都不在了  En l’absence des hommes

 
作者︰菲利浦‧貝松  譯者:蔡雅琪
| 平裝 | 9861730583 |


 
    世界上有什麼樣的慟會比母親喪失愛子的椎心之痛更深?有什麼樣的苦戀會比剛到手的幸福,卻又立刻被奪走更令人難以承受?白色頁面滿載著充滿憂傷的文字,卻承載不了來自我內心溢出的哀傷。
 
     戰爭,一切都源由於它,人類私心及慾望所造成的悲劇。全書分成三個部份,第一卷──肉體的奉獻,以第一人稱來貫穿整卷,男主角以超然、淡漠的語氣來敘述在他生命中所發生的事,彷彿一切事物都與他無關,包括殘酷的戰爭以及進入他生命中的兩個男人:馬歇爾及亞瑟。
 
     而第二捲──肉體的仳離,以三人書信交錯方式來呈現,而這時原本性格淡漠的主角,他開始渴望著馬歇爾給予的溫暖友誼,同時也熱烈擁抱著年輕愛人炙熱的愛情。由原先的淡漠開始轉為濃烈,然而殘酷的戰爭所帶來的死亡,如同揮之不去的陰影緊緊地跟隨著。從書信中透露出士兵們遠赴戰場的孤獨以及時時身受死亡的威脅,而遠在故鄉的親人及愛人召喚著早日歸來的殷切期盼,然而在卷末,卻讓我帶著不忍及胸口傳來的隱約疼痛。
 
     第三卷──肉體的消殞,再度回到第一人稱,也是本書最為高潮的地方,一個是痛失愛子,另一個是失去摯愛,原本毫無交集的對象卻因而緊密的串聯起來,最後在投下巨石後泛起的漣漪中回歸平靜。
 

村上龍料理小說集

8 十一月

村上龍料理小說集  村上龍料理小說集

作者︰村上龍  譯者:蔡雅娟
| 平裝 | 9578458053 |


         哇!真的是本色、香、味俱全的小說,由數個短篇集結成冊。閱讀的當下,可以感受到文字滑過舌尖的快感,伴隨著作者那種毫不掩飾且充滿魔性慾望的筆觸,任其感官浸淫在媚惑迷離的氛圍中無法忘懷。 

        如菜單中有一道〝丁骨牛排美女〞,原文敘述中在紐約有一家餐廳「S‧P‧Q‧R」的丁骨牛排,寫的很有味道:
原文    頁碼:27
〝「S‧P‧Q‧R」的丁骨牛排中間夾著一層起士和蘑菇。那幾天我每天吃著丁骨牛排,想著那位在時代廣場遇見的女孩。在粗糙乾澀的皮膚底下,她有著少女的纏綿柔情,就像這道丁骨牛排一樣,劃開堅硬的外皮後,內部是一層融化的起士和浸了紅酒的蘑菇,味道甜美可口。那個少女也是一樣,她的皮膚和腦子是截然不同、互不相干的。〞

        想像著美味的丁骨牛排被劃開,香濃滑順的起士伴著柔軟的肉在口中彈開,瞬間的甜美及可口充斥全身的毛細孔。讓我感到驚異的是,這樣的食物能讓作者聯想到女人,那位皮膚粗糙又凹凸不平的像浴室地板小磁磚的女人,或許她內在柔軟的跟融化的起士一樣吧。

        村上龍老是讓我聯想到另一位作家,一位法國作家──亨利‧米勒,他的那句名言:〝性,就像食物,餓了就吃。〞讓我在讀這本書時,常常想起。或許性跟美食有著共同連結的關係,當品嘗到妙不可言的美食時如同置身於做愛中的高潮般,無法言喻。

        書中有很多章節在形容進食的描寫十分具有臨場感,讓原本只是紙上敘述的黑色文字,轉化成近在眼前的彩色畫面,如〝珍貴的鮎魚〞:  
原文    頁碼:69
〝「我長這麼大,還沒看過這麼壯觀的魚翅。」我說。她連看都沒看我,把手指放進洗指缽內洗一洗,拿起旁邊切碎的豆芽菜往湯裡一撒,又滴了兩、三滴醋,夾起魚翅咬了一大口。湯的味道和顏色都很濃稠,與其說是湯,倒不如說是醬。吃著魚翅就好像連熱情的大海也一起吞下去一樣。粘而不膩地融化在口哩,然後慢慢地通過喉嚨滑進胃裡。……(略) 她先把螃蟹的殼打開,把裡面一團黃色的卵挖出來送進嘴裡。又用銀製餐具敲開螃蟹腿,取出裡面的肉沾上醬油用舌頭捲進嘴裡,然後又把手放進洗指缽洗了又洗,在用筷子夾起鮑魚及花椰菜一口吞下,另外一隻手則抓起成串的鰻魚,一口接一口地吃著。有殼類、魚類和貝類細緻的肉質被她的牙齒不段地咀嚼,漸漸被磨碎的聲音,愈來愈大聲。

   那個磨碎海鮮的美味聲音,我真的聽見了,來自被文字魔力催化成的腦海影像。以及螃蟹殼內明黃色卵及螃蟹鮮甜的肉,讓我不禁想〝到底有多久沒大啖海鮮了?〞記得自己老在吃海鮮時,因為害怕手指沾染到海鮮的腥味,老是用兩支筷子搓過來搓過去,實在無法盡興,或許真要如同這位女子狂放的吃法,才能算是真正的享受。

        還有另外一道名為〝響螺〞的奇異美食,更是讓我連聽都沒聽過,更不用說是吃了,但是這是一種相當昂貴的貝類,一種非常高貴的食物。
原文    頁碼:119
〝服務生端出一盤響螺,一盤有五塊,每塊只與名片一樣大小,我用筷子夾起第一片準備入口,老人看我一眼,並且對我微笑了一下。那是一種很熟悉的微笑,給我古柯鹼的美國大兵,在紐約買春街上遇到的猶太人,也曾這麼對我微笑過,那是一種自己已先享樂過的微笑。白色貝肉先是滑過我的唇間然後在口腔內翻滾,圓圓滑滑地滑溜至我的胃中,然後被吸收、消化。沾醬由蝦頭的骨髓製成,味道相當濃郁,但奇妙的是,當貝肉一進入口中,在濃郁的味道都會被消除。響螺和其他任何食物都不一樣,它不像魚翅或鮑魚散發海的美味;也不像野鳥或鹿類有著生血的味道;更不像甲魚一樣有著生腥的臭味;也沒有魚精那種抑制生命孵化的味道。響螺本身並沒有特殊味道,但在一片消失的同時,會令人忍不住又想吃第二片。

          多麼美妙的食物啊!同時也是多麼令人著迷的感官小說,在作者製造出一道道魔性的料理中讓我意猶未盡。

我想要一個朋友

25 十月

作者︰艾曼紐‧勃夫(Emmanuel Bove)  譯者:林長杰
| 平裝 | 9573318733 |


        這是我最近看的一本書,而且非常喜歡它,這是透過網路書櫃裡的書友推薦而認識了這本書,否則以我閱讀的慣性,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與它相遇。不過也拜網路書櫃所賜,我發覺自己變成了寧願與書相處也不想與人交際的孤僻鬼;有時回到家連話都懶的說,除了維持基本生活習慣外,只想一鼻子的埋進書堆中,最好誰都不要吵我,好吧!我承認,自己已經有著嚴重的外交危機。
 
        我不認識艾曼紐‧勃夫(Emmanuel Bove)這個人,但是我在書中看到殘有一絲絲相似自己的影子,明知自己受到寂寞的壓迫,而渴求能得到個可以傾聽自己的朋友,卻又不允許有人太過接近自己,忍受不了被直接看透的赤裸,面對這樣互相矛盾又作繭自縛的自己,只能苦笑。
 
        孤獨總以瘋狂為伴,尤其面對巴棟‧維多極力想擺脫纏繞在自身上沉重、悲涼的孤單;他大聲疾呼想要擁有一個朋友,為了能有一個朋友,可以獻出他的所有,自相情願到讓我覺得既可笑又感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我不知道是怎樣程度的孤單會讓人變的如此卑微?……不過,我承認太過孤單會使人發狂,會使人失去理性,就像電影〝浩劫重生(Cast Away)〞裡,湯姆‧漢克一人在荒島上把一顆足球畫上五官,變成可以說話的朋友一樣。
 
        孤獨這個東西很奇妙,不能完全擁抱它,卻也不能失去它,必須與它永遠保持適當的距離。
 
        而巴棟‧維多的脆弱、無奈,讓我感到心疼,在他身上我看見博胡米爾.赫拉巴爾筆下的漢嘉及派屈克‧馬克白筆下的派翠克.咪咪.布蘭登相似處,一種懷有需要被他人認同及歸屬的呼喊,雖然聲音贏弱,但在我內心造成的迴響卻是巨大的。    
 
 
 

69

10 十月

  69  村上龍

作者︰村上龍    張致斌 (譯者)
| 平裝 | 9574557812 |


       今天下午讀了村上龍寫的小說〝69〞,書中提到了全共鬥,這不是第一次聽到著這個字眼了,記得在奧田英朗所寫的〝一郎X二郎 (上) 東京大夜逃〞及〝一郎X二郎 (下) 南方大作戰〞書中就已經提到全共鬥這個東西了。
      那,什麼叫做全共鬥呢? 

     早先一直以為他跟共產主義有關聯哩!後來查了知識+ (知識+真的很好用。) 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原來跟共產主義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全共鬥是指〝日本的學生運動的最盛期〞,學生有感於政治的混亂,超越了黨派,不分左右派,共同發起的學生運動,而該活動始於1968年,結束於1970年代後半。

     而村上龍的〝69〞一書中的69就是指1969年的年代,這本小說寫的很精采,尤其常常會提到〝讓想像力掌權〞、〝封鎖校園〞、粉碎國體〞、〝權力的走狗們,自我批判吧〞……等令人熱血沸騰的字眼,弄得我不禁惆悵起自己的十七歲到底留下了什麼?怎麼會慘淡到連一絲影子也找不到?如果能在那青春無敵的歲月裡轟轟烈烈的留下痕跡,是不是就不算白活過?
    若是嚴格說起來,其實自己在十七歲那年也曾成為〝拒絕上學的孩子〞,把制服及書包全扔在垃圾桶內,雖然為期只有三天,哈哈!主要原因是什麼已經不可考了,但在扔掉書包跟制服的那一瞬間真的痛快,像是丟掉了某種煎熬內心已久的大包袱。不過,最後日子還是歸於平靜,乖乖的回去當體制下的〝好學生〞。
    闔上這本書後,深深為了這個異想天開、任性又不可思議的男主角永遠活在快樂的光照裡感到羨慕,同時也為活在真實人生裡的我,依然平庸、怯懦、無聊而感到無奈。

火星紀事 The Martian Chronicles

4 十月

火星紀事 火星紀事

作者︰雷.布萊伯利 Ray Bradbory, 林翰昌 (譯者), 王瓊瑤 (封面設計)
| 平裝 | 9573322595 |
 

 
         目前看過雷‧布萊柏利所寫的兩本書,第一本是〝華氏451度〞,另一本就是〝火星紀事〞。我喜歡〝火星紀事〞勝過〝華氏451度〞,其原因是它讓我感觸很深。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環境被人類們糟蹋的差不多了,所以科學家們致力於想在外太空發現另一顆適合居住的環境,可是我有時候覺得,如果人類遭大自然反噬或哪一天真的世界末日了,這完全都是咎由自取,只是可憐了那些陪葬的動植物們。
       在〝火星紀事〞中,雷‧布萊柏利對於人類強大的掠奪、侵略性寫的十分透徹,而且極具諷刺,如第103頁中:
  〝「我們不會毀滅火星的。」艦長說「它太大了,而且也太美了。」
    「你認為不會?我們地球人有種專長,就是把又大又美的東西破壞掉。」〞
 
        看到這段文字時,我笑了出來,但不是那種為之愉悅的笑,而是一種由內心酸出來而無奈的笑,接下來則是一股鼻酸,而且面對雷‧布萊柏利的〝指控〞,甚至感到有些狼狽,因為這種破壞,我絕對不敢說自己沒參與一份。

 

 

15 九月
 
       〝信〞是這次九月讀書會的選書,但在今年五月的時候,我就預先看過了,
猶記得當看到結局的那一幕時,眼淚直流的蠢樣。
 
         東野的書,我認為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推理小說,另一類是社會寫實性小說;而〝信〞應該屬於後者;由加害者家屬的角度來發展故事,是另一種不多見的表現方法。而令人值得玩味的是東野想表達的『反向歧視』的想法,我一直以為自己不是那樣的人,但仔細深思後,發覺或許我也會如同書中人物般的對待主角,〝不想和他扯上關係,但又覺得表現得太明顯是不道德的,所以反而對他過度客氣。〞……原來自己也是這樣社會人啊!
 
        誰都不想被貼上標籤,所以採取名哲保身的方法,雖然是自私,但也是無奈;而書末並沒有提供任何解答,我想,連東野也不知道哪一個才是最好的方法吧!〈直覺認為書中的社長就是東野的化身。〉
 
        讀書會中有書友提出一個論點,我覺得蠻特別的,他認為安排到獄中演唱是一大敗筆,因為這樣有可能讓原本下定決心要與哥哥斷絕關係的主角,因不忍心又斷絕不了了,而故事等於又回到原點?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Audio Book)

14 九月
        墨水心書中所謂的〝魔法舌頭〞,我想正是形容這套有聲書的敘述者 ──Jim Dale的最佳人選;順著Jim Dale沙啞、低沉的聲音進入魔法世界,透過他為每個角色所注入 的感情所影響,很容易讓聆聽者彷彿活生生的看見書中人物躍入眼前。

       我無法告訴你,當他〝變成 〞桃樂斯‧恩不里居時有多麼令我感到憎惡,或當他變成佛地魔時, 那聲音有多麼地冷酷,更不用說榮恩帶有那種傻呼呼、憨憨的樣子是 多有趣。我記得第一次閱讀中文版的鳳凰會密令時,我非常不喜歡這一集的故事,太過於〝激烈〞了,不但哈利的個性變成極端彆扭外〈雖然不能 怪他啦!〉,恩不里居更讓我恨之入骨,書末又讓天狼星莫名奇妙的 ……,所以當下非常討厭第五集的故事,甚至看完一次後就將它塵封在書櫃的最角落,看都不想看它一眼。

        一直到過了一段時間,應該說直到去年為止吧!我才慢慢的喜歡上這一集的故事,甚至覺得這一集寫的比其他集來的精采,角色們的個性張力十足,故事完整性足夠,像第七集我個人是覺得有點草率;若說這一系列的故事我最喜歡哪一集,我絕對會先推薦〝鳳凰會密令 〞及〝火盃的考驗〞的。

燦爛千陽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2 二月
卡勒德‧胡賽尼 (Khaled Hosseini) 著

透過卡勒德‧胡賽尼筆下描寫的世界,我真的很慶幸自己是生在台灣。
極端的父權社會、戰爭、動盪不安的生活…..對我來說都是屬於不可思議的世界,
但是──卻是真實的存在其他的國家。
 
當初閱讀〝追風箏的孩子〞感動於哈山忠誠無私的付出,
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更讓我在故事結束時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許久。

但是〝燦爛千陽〞卻讓我除了感動之外,更為受虐婦女們長久壓抑在心底的憤怒、恐懼而產生了一種憐憫的心痛。
看著她們忍受這個殘酷的世界所帶來的苦難,卻能勇敢的一步步走下去。
在這裡,我看到了 偉大、堅毅不屈的意志力。

如同書中娜娜對她的女兒──瑪黎安說的話:「只有一件事要學習。那就是:忍耐。」
在面對無法避免的命運下,〝忍耐〞變成能熬過一切苦難的最後方法。

〝燦爛千陽〞一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卡勒德‧胡塞尼用他一貫簡樸、直敘的方式描寫故事,
但是所呈現的張力,卻讓每個畫面都活生生地跳躍在我的腦海中,也更因為面對如此的逼真感受,
常常讓我激動到書看了一半就必須擱下來平靜一下,等待心情平復後才能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我很喜歡卡勒德‧胡塞尼上一本的小說〝追風箏的孩子〞,
但是對於〝追〞一書,總覺得在結尾中,故事情節安排上有種太〝多餘〞的累贅,
在〝燦爛千陽〞裡,其深度及張力,超越了〝追風箏的孩子〞給我的衝擊性及感受力,
是本深刻又難忘的作品。

華氏451度 (Fahrenheit 451)

9 九月
 
很喜歡這本書,而且書中的克拉莉絲一直讓我聯想到哈利波特裡的露娜。
在書中有些東西是需要停一下來仔細咀嚼味道的,
例如:步行主義,在書中所架構的是未來的世界,
人們變得只會一昧接收資訊而停止思考,講究一切都是機械化快速的〝活著〞,
所以演變成當你停下腳步欣賞周圍的風景,或坐在院前的椅子上沉思,便是一種罪惡。
 
這讓我聯想到大眾運輸站裡提供的報紙,很多通勤族都會習慣拿一份在車裡閱讀,
因此,有多數人共同接收相同的訊息。
 
它告訴你要想什麼,讓你朝它預設的結論去作思考,
若多數人與你的結論相同時,你就會認為它是對的。
 
對我而言,電子書是無法成為書本的替代品,就如書中費伯說的
〝書為什麼如此重要嗎?因為它們有質。代表肌理。書本有毛孔,有特徵,
    放在顯微鏡下檢驗時可以找到生命,豐盛無垠。〞
 

查令十字路84號 (84, Charing Cross Road)

24 八月
海蓮、漢芙(Helene Hanff) 着 陳建銘 譯
藉由往來的書信,咀嚼之中的溫暖,由其深感海蓮‧漢芙真是〝很〞 牡羊座的真女子。
十分迷人又獨特的小品,原以為應該是個很完美的結尾,
所以沒有以往的壞習慣去偷翻結局,結果居然被真實的人生開了個玩笑,看到海蓮寫著: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路八十四號,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 多…..〞後,竟然讓我失控決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