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整 | 讀書會 RSS feed for this section

有關讀書會~閒雜談

21 十月
一直跟一群愛好閱讀的朋友們有個讀書會,差不多每個月舉行一次,
每個人輪流當主持人兩個月,指定這兩個月主題及需要閱讀的書籍,
然後挑一天聚會的日子來討論、閒聊書籍的心得。
 
很喜歡每個月聚會的日子,因為能和一群閱讀相同書籍的人盡情討論是件快樂的事,
除了自己的想法外,還可以聽到不同想法及見解,享受融入當下愉悅的氣氛。
 
 
不過,當成為該月的主持人時,有時就會感受到一些些壓力了,
不是不喜歡,而是有太多自己覺得很棒的書想分享卻不知該指定哪一本而煩惱,
而且隨時想法都在變化…….又怕選的書沒有產生共鳴時會感到喪氣……等等之類的。
換到我當主持人應該是明年的事了,我在內心中卻已經變過無數次主題了……(汗!!!)。
 
 
在讀書會聚會前1-2星期前,常常會再MSN上出現類似模式的對話──
 
模式一:〝甲:「妳看了嗎?」  乙:「還沒耶!我連書都還沒借到耶!……那妳看了嗎?」 
                      甲:「喔!看了啊!翻了幾頁而已。」  乙心中OS(真的翻了幾頁嗎?)  〞
 
模式二:〝甲:「妳看了嗎?」  乙:「看完了啊!妳還沒看嗎?」 
                      甲:「喔!易讀嗎?。」  乙:「還蠻容易讀的啊!」 
                      甲心中OS(真的嗎?我怎麼看不下去@#$#)   〞
 
模式三:〝甲:「妳看了嗎?」  乙:「看完了啊!妳呢?」 
                      甲:「喔!看完了啊!可是我沒想法耶!」  乙:「嗯!我也是耶!」 
                      結果……聚會時很多想法討論哩!〞
 
嘿嘿!有趣的讀書會,我最愛讀書會啦!
 

四月讀書會:我的名字叫紅─奧罕.帕慕克

22 六月
主持人:Apple
參與者:阿酷、Sophia、熊貓兔、Heather、峰哥、北極熊
紀   錄:Apple
時   間:2007年2月15日19:30
 
 
先介紹一下作者奧罕‧帕慕克,
奧罕‧帕慕克一九五二年出生於伊斯坦堡,現年五十五歲,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
自一九七四開始創作生涯,獲獎無數,2003年以《我的名字叫紅》榮獲都柏林文學獎;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土耳其人,他是土耳其當代最受歡迎卻也最引起爭議的小說家。
【我的名字叫紅】以16世紀末的伊斯坦堡做為故事的背景,蘇丹祕密委製一本書籍,為此找來當時最優秀的幾位細密畫家暗中進行,而故事就在高雅這位鍍金師遭到殺害時拉開序幕…。
以上的簡介像是一本推理小說,但與其說找出兇手是本書的重點,倒不如說在找出兇手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件與每個人物提出的疑問與論述,才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的。
故事的每一篇幅都以不同人物作為主角,以第一人稱來述說、拼湊出故事的一角。
畫師、莎庫兒、布拉克、大師…,甚至連狗、馬、樹、小孩、金幣、撒旦也都來講述所見所聞,並在故事中穿插著與讀者的對話,增添了讀者的閱讀趣味。
 
整本書主要在討論東、西文化與傳統、開創的衝突,並以此話題帶領著讀者一覽奧圖曼帝國的偉大與輝煌,如果以小說的內容來評斷它,它並非我所喜歡的類型,大多時間感覺節奏太過沈長緩慢,也或許因為文化的差異過大,讓我一直無法融入書中的氛圍。但因為它,開啟了我對伊斯蘭文化的興趣,想要更進一步的了解他們的文化、藝術、思想。
 
而在看這本書的期間,剛好遇到故宮展出大英博物館百年紀念展,其中便有幾幅細密畫的展出,讓我們幾個讀書會的成員能親眼看到書中提到的細密畫,並見證它的細緻、美麗,真令人興奮不已。
因為這本書,讓我向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世界跨出了第一步,這也算是意料外的收獲吧
 
 

二月讀書會:巴別塔之犬─卡洛琳‧帕克斯特

28 三月
主持人:北極熊
參與者:阿酷、Sophia、熊貓兔、Heather、峰哥
紀   錄:Apple
時   間:2007年2月15日19:30
 
二月份的讀書會選書是立雯挑的巴別塔之犬,
女生多半覺得喜歡,而男生卻感到失望,
我想是因為這本書提供了女生喜歡的浪漫情節,
而男生卻期望這本書是要討論嚴肅的巴別塔吧~
以下就是我個人對這本書的小小觀點嘍!
 
 
一個謎樣的女人、一個思念亡妻的男人、
一段永無法喚回的燦爛時光……
這隻學說話的狗,將如何說出他們愛情的謎底?
 
故事的內容是在敘說男主角保羅的妻子蕾西有天突然從院子裡的樹下摔落死亡,
保羅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蕾西會從樹上摔落呢?是意外,還是自殺?
他一心一意的想找出死亡的真相,然而唯一的目擊證人卻是他們的狗–蘿麗。
 
於是故事開始在保羅如何訓練蘿麗開口說話的生活,
與保羅回想與蕾西從相識到相知、相守的點滴回憶交叉進行。
 
故事的最後,蕾西死亡的謎底終於揭曉,保羅也慢慢的從哀痛中走出,開始新的人生,
至於蘿麗是否開口說出一切,亦或牠說了些什麼?就請大家慢慢回去品味這本書嘍!
 
這本書的結構是沈重的,一個死去的妻子;一個悲痛的丈夫;
一隻有口難言的狗;無數隻被可怕人類改造的狗。
但作者以輕鬆、快速的節奏使得這些沈重的結構,轉化為平易近人的內容。
 
剛看完這本書時,只覺得嗯~是本蠻容易讀的書,內容也蠻新鮮的,卻沒有特別的想法。
但沈殿幾天過後,卻覺得內心澎派了起來……,
忽然能了解作者沒說出口,卻潛藏在一字一句中的涵意。
 
我們連自己最親近的人也無法全然的了解,縱使語言相同又如何?
難道相同的語言,就能拉近所有距離?
   
我們不了解,在沈沈睡去後,枕邊的那個人是否偷偷哭泣;
我們不了解,在笑容背後,藏了多少秘密;
我們不了解,當他說:「i’m fine.」時,其實想說的是:「糟透了!」;
我們甚至不了解,在自己的心中有多少的恐懼、多少不願坦承的秘密。
 
我們總覺得自己很了解那些最親近的人,但往往很多都是錯誤的解讀,
我們把對方的一言一行,依照自己想要的模樣解讀,把刻畫好的模型往對方的身上套,
創造出自己想要塑造的一切,直到最後才發現,那並非真實。
 
書最後寫著:「我記得,我永遠記得,她為我的生命帶來了慰藉,也帶來了悲傷。
我記得兩個人共享的每一個陰暗時刻,至於那些光明的日子,我幾乎無法直接正面凝視。
我努力記住她原本的樣子,而不是那個為了安撫我的悲傷而被我建構出來的形象。
我發現,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當寬恕的慰藉漸漸沖刷掉我心上的裂痕和焦躁後,
我越來越有這樣的體會—-我發現,記住她原本的樣子,就是我能送給我們彼此的最佳禮物。」
 
但願我們都能認識並記住對方最真實的樣貌,也能將最真實的樣貌呈現在對方面前,
然後在擁有時,好好珍惜這一切,而非在失去後,才一一拼湊出真實的樣貌。
   
附帶一提,故事的結局,是我非常喜歡的(除了蘿麗的悲慘遭遇…)。
我喜歡保羅最後走出了悲傷,開始自己新的人生,雖然感覺不太痴情,
 
但無論誰走出了我們的人生,或是我們從誰的人生中走出,
該繼續的人生從不應該間斷,這才是真實的人生,不是嗎?
   
 

一月讀書會:夜巡者─盧基揚年科

20 三月
主持人:峰哥
參與者:阿酷、Sophia、熊貓兔、Apple、Heather、多利小狗狗
紀   錄:北極熊
時   間:2007年1月25日19:30
 
主持人:暌違了二個月,大家終於再次聚首,相信大家都有很充裕的時間看完這 本磚塊般的書(有人點頭有人心虛竊笑)。
從內容面來說,這本書是以奇幻為架構,加上一些劇情推理(多利腳 下來串場),
然而那樣的推理其實也稱不上推理,絲毫無預期中的複雜(大家點頭如搗蒜),
尤其是結局……我想僅能以「奇特」來形容吧(笑得尷尬)。
 
至於書中常以當地流行歌曲來詮釋書中人物當時心情的描述法,
雖然是不錯的方式,但對於跨國讀者而言,卻容易因為不熟悉而難有認同感(美女1附和:「我後來看到歌詞都直接跳過。」)。
 
有一個很有趣很不錯的寫法是,作者常以三機攝影的模式去描寫一件事,
即以一個事件或一個人為中心點,其他人則以不同視角面向去論述這同一個點,
讓讀者在閱讀時,能由多方切入,頗有意思。
 
終歸,這本書所要傳達的訊息就是人無絕對好壞(眾人紛表贊同)。
最後要提的是這本書的行銷策略算是相當的成功,
讀完後讓人有名實不符的感覺(有人馬上翻看售價,看看自己被圓神騙了多少錢;
也有人暗自慶幸,水準的老闆給了很大的折扣;對於在金石堂或誠品買貴了的朋友,我個人在此深表遺憾)。
 
美女1:看這本書時會讓我有看〈駭客任務〉的感覺,一開始動作占的比例會較多,
隨著劇情的進入(第一篇→第三篇)則是闡述性、對白性所占的比例逐漸蓋過動作
(我的心突然開始了口白,「越看越累對吧!那妳看電影〈Before Sunset〉和〈Before Sunrise〉是不是也有頭暈想吐的感覺。)
 
如主持人所說,整本書要講的就是「光明與黑暗無絕對之分」,
當看完整本書再回頭去看扉頁上的那二句話時(請自己去翻,懶得打),所言之精闢,簡直妙不可言。
此外,整本書在營造各個高潮部分時就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雷聲大雨點小」(此話一出,現場一片稱好),
整個兒來說,就是精采度不夠,推理度也不深。
 
最後就是在整本書的文字上,文句欠缺該有的流暢與優美,我指的並非欠缺華美或艱深的成語、形容詞等,
就拿坊間其它翻譯書來說,雖然是以非常白話的文字寫出,卻仍能感受到一股「文字味」,
這本書就是純粹的字與字的排列(帥哥1替譯者說話了「俄文不好翻」;這點我也認同,但圓神的編者也難辭其咎,審潤時該多做些潤釋工作吧)。
 
帥哥1:這本書說真的我沒看完,我看到第二篇吧!封面書名採螢光油墨印刷的巧思饒有趣味
(鏘鏘!改天去看看英譯本上 的書名是否也是螢光的)。
 
老實說,這本書探討的議題昭然若揭,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因為這樣一個緣故,相對地使得圍繞在這個主題打轉的故事變得毫無意義,失去引人讀下去的必要性。
做為一本純粹消遣性的書或許還不錯,但對照宣傳文字及某些評價而言,真的是太言過其實了
(忘了誰補了一句「那些人不知道是真的那樣認為還是拿了書評費?」)。
 
從這本書中,倒是可以看出一個重點,「美國文化已經成功入侵俄國文學界了」
(讚!我個人為這句話深表喝采,文化被人入侵,是很令人傷痛的一件事;這句話引發了現場一些類似的討論,因與此書無關,不收入記載),
俄國文學已失其深刻性與歷史文化背景造就的傳特特性。
 
它在俄國之所以會有那麼高的銷售量,或許與俄國地大人多,再加上它融合了美國文化,不同於俄國讀者所熟悉的文學風格造成的新鮮感刺激
而來的吧,並非真的好到那麼暢銷。
 
美女2: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覺得這本書對善惡下了一個新的定義。
它提出了一個反論,身處道德環境下的我們,一直被教導「凡事以己身之利出發即為惡,以眾人之身出發即為善」這樣一個觀念,
但是這樣一個既有的觀念是否真的無懈可擊呢?
舉個例子來說,蠻陌時期,人類尚處蒙昧無知階段,出於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無知,常有活人獻祭的一個作法;
在這種狀況下,被獻祭的人所處的角色就是善,他為眾人犧牲了自己(嘻嘻!此時我心中想的是巫后和漂漂的靈兒;請參看〈仙劍奇俠傳〉),
 
拱他出來的那群人是為了眾生的利才殺害他,角色也是善;但以另一個角度想,勸被獻祭者犧牲的人何嘗不是惡?
自願犧牲的獻祭者造就了這種無意義的儀式的延續,讓之後的人繼續被犧牲難道不是惡
(哈!逍遙:「難道妳願意妳的女兒跟妳走上同樣的命運?」巫后堅定地:「如果我的女兒能有這樣的能力和福份,我會替她感到很高興。」)?
 
其實書中還是有一些不錯的地方,例如P459形容小女孩部分,很生動很真實,
而P499的第三段文字,則是引我不斷反思的地方。
 
美女3:老實說,我也沒看完(笑)。
我只覺得故事中的人物立場歸屬很雜很混亂,看到第二篇時,我還回過頭去把第一篇再看一篇,
故事佈屬上有些難理解,到底夜巡者和日巡者誰是光明界的誰是黑暗界的,容易因為字面意思而混淆
(美女1:「其實作者在寫時,自己好像也沒有把善惡立場處理得分明,自己都有些混亂了。」
帥哥1:「應該說他沒有能把它寫得很好。」)。
 
我的感覺簡單的說就是「感覺沒到」,每次作者都在高潮前鋪陳一大堆,
當你以為馬上就要有大事要發生時,卻突然草草結束掉,結果……就是
虎頭蛇尾吧!
(唉!我瞭。就是說有強烈颱風要來,你以為放假放定了,然後臨登台前,颱風卻突然轉向的感覺吧)。
 
美女4:我覺得每一篇的結局都很讓人失望,整本書闡述的就是「善人也會作惡, 惡人也會行善」這個老掉牙的觀念。
(接著是一陣熱切的討論,論題是關於「民主社會和君主社會」,此乃與會人士的額外知識補充福利,非與會人士無緣知曉,呵呵~)
 
紀錄者:在《夜巡者》一書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創意以及想像力的極致發揮。
他將生活周遭中真實或不真實的事物做了很完美的整合。
 
如書中提到一個人一旦遭到別人的詛咒,頭頂就會產生黑旋風這樣一個概念,
這與之前很流行的人體磁場、氣場攝影有異曲同工之妙;
書中所謂的「幽界」四度空間的概念又與靈學的空間重疊概念很像,即過去、現在、未來是在三個時空中並行,
而靈界則是重疊的第四度空間,所以有些人因為空間錯置或某些巧合而得以見到靈界的朋友;
「自燃人」這個概念也被應用在此書中,即人體自燃。數百年前的歐洲曾有實例記載,
有個小女孩和一個老人分別於不同時地在街頭突然自燃的案例,他們由自身體內冒出一把藍色的火,將二人燒得一無所剩;
日巡隊與夜巡隊的角力又有著好萊塢式黑道幫派角力的影子;
「超凡人」則讓人聯想到了〈X戰警〉。
然而,在這些豐富又帶有娛樂性的元素組合下,本書所隱藏、所探討的卻是較為沈重的主題,
如同西蒙波娃一本書的書名《模糊的道德》。何謂善?何謂惡?善惡之間如何拿捏界定?
有著近乎道德潔癖的「大審判官」濫殺超凡人真的是對的嗎?
「老大」運用在安東和斯薇塔身上的那些計謀,就真的正大光明嗎?
「薩武龍」又真的是那般不擇手段、是非不分嗎?或許這世上並無絕對的善與惡,端看立場而言吧!
 
閱讀本書之前,因為受了宣傳文案上所提的《魔戒》類型小說造成的先入為主的概念,
等到真正去閱讀時,便產生了極大的落差感。這是一本哲學性比故事性強的小說,
對我來說,閱讀起來有些累,就像《蘇菲的世界》一樣。
 
尤以第三篇故事中,安東不停地自問自答關於光明與黑暗、善與惡之間等課題時最為顯著。
讀完此書後,我最大的收穫則是會提醒自己不要隨口詛咒別人,也不要讓別人有機會在自己頭上造成黑旋風。
 
另外,有一點很有趣的就是,你可以在不同書中看到不同作者對「吸血鬼」傳說的論點。
在本書中,當葉格爾在脖子上塗滿大蒜泥藉以驅逐吸血鬼時,安東卻告知那是沒用的;
但在《歷史學家》(讚!閱讀此書那些天的夜晚,我常會不自覺地不時抬頭檢視一下窗外,氣氛營造極佳)裡頭,
羅熙卻告訴保羅,他本以為藉心靈的力量來對抗吸血鬼遠比倚仗那些傳說有用,結果卻還是需要靠那些大蒜和銀子彈。
 
總而言之,這個世界並非只存在黑與白兩面,更多的是灰色地帶吧!
 
主持人:一本書不論好壞,總能讓人由中得到一些東西,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還是由這本書中得到了些收穫。

九月讀書會:鱷魚手記─邱妙津

20 三月
主持人:阿酷
參與者:Apple、Sophia
紀   錄:Heather
時   間:2006年9月19:30
 
這是一本沈重、灰色的書,表達著身為社會邊緣人的悲哀及對世界的嘲諷。 
 
我覺得特別的地方是:這本書分成兩階段的文字方式來穿插內容。  
第一部份描寫女同之間苦戀,心理層面及生理層面的矛盾與糾葛,
我想:這一部份應是作者半自傳性的描寫;有關她青澀、晦暗的學生時代。 
第二部份則是以戲謔方式來諷刺這個社會對同性戀者的觀點。化身一隻披著人皮鱷魚,偽裝自己來求生存。 
 
妙津的文字總是描寫的太過於灰色、沈重,往往會讓讀者在閱讀時感覺壓迫及不舒服,
很容易掉入她所製造出的灰色漩渦中無法抽離出。  
如日記般的寫作手法敘述當時的心境,坦白文字反而更像赤裸裸告白,
低低的飲泣她在人際觀係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及掙扎。  
 
其實女生與女生的友誼,總是讓男生無法了解。
似相連著無形的絲來牽繫每個女生之間,很多感受不需透過詳細言語,馬上就能傳達彼此相同的感受。 
尤其在曖昧模糊的青澀年代中,女生情誼的同性情結,甚至深刻到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  
 
鱷魚手記所呈現的世界及經歷過的事、物,比較貼近台灣學生的實況,
與我們曾經經歷過的時間相疊,因此特感有別於不同其他的小說。 
P.S. Sophia:曾在大學有研究此類專題報告。而受訪者的壓力及恐懼來源,是來自社會大眾對他們的不認同感。  
這也就是妙津隱喻同性戀者像隻披著人皮的鱷魚。
 

七月讀書會:咆哮山莊─愛蜜莉‧勃朗特

20 三月
主持人:Apple
參與者:阿酷、Heather
紀   錄:Sophia
時   間:2006年7月19:30
 
書中,咆哮山莊的主人恩蕭收養了棄兒希斯克厲夫,
他和恩蕭的女兒凱瑟琳因性情相同而暗生情愫。
兩人地位懸殊,即使她深愛希斯克厲夫,他們終究無法結合,
最後凱瑟琳嫁給了畫眉田莊的少爺──林頓,
在希斯克厲夫得知後,他完全心碎,痛心地立即離開咆哮山莊,由此埋下復仇的種子……
 
字裡行間,思緒隨劇情起伏燥動,心中實在很訝異男女主角如此鮮明而極端的情感,
使隨著故事鋪成並發展到最後,緊湊而令人難以費解的劇情吸引著我,
我仍不懂得如此狂風暴雨般的故事,為何佔有世界文學的地位?
 
直至放下這本書,討論完這本書過了好久好久,
一段又一段的情節,不斷在我腦海中重演,
彷彿目賭他()們的苦痛、糾結,小說裡面所有人物的極端個性,
愛情的瘋狂、迷戀、殘酷、執著;包含報復的怨恨,働心的仇;
都緊緊凝結在一起,持續衝撞著我的心靈

我才了解,這一本寫於距今約200年前的小說

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益為人們所認識,
而被公認為19世紀英國古典小說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五月讀書會:兄弟─余華

20 三月
主持人:Sophia
參與者:Apple、Heather
紀   錄:阿酷
時   間:2006年五月19:30
 
在我的角度中,余華的這部小說是專門用來「賺人熱淚」和「賺錢」的小說。
兄弟(上集)的情節中,作者對李蘭和宋凡平的愛情故事著墨甚多,
兩人對愛的執著、到失去生命前都惦記對方的種種情節,令人羨慕,也令人感動……。
 
李蘭的兒子李光頭是全書的主角,他長相醜陋、作為大膽、讓李蘭丟盡顏面、常常胡搞經濟發展卻有兩把刷子,
舉止時而令人作嘔;時而令人發笑,他的最大特點是現實的不得了,
但有時卻流露真情的一面,這樣的主角帶著讀者又笑又淚。
 
到了兄弟(下集),李光頭將資本主義對社會所帶來的黑暗面發揮到了極致:
〝舉辦畸形的選美活動、和宋剛長年爭奪林紅、黑道行徑、金錢誘惑、暴力色情(可不是虛偽做作的“情色派”喔!)…〞
他改造了還是宋凡平時代只知革命的平凡的城鎮。
 
而宋凡平的兒子宋剛,他的性格恰好和李光頭相反,
英俊的宋剛、體貼的宋剛、正直的宋剛、忠貞善良的宋剛居然是個憨到極點的傻大個,
為了賺錢居然被騙到外地,還整型裝假奶,在外地工作積勞成疾,老婆還跟李光頭跑了,
最終落得染病英年早逝,令人不甚唏噓,又想痛罵、痛扁他一頓。
 
以上的角色塑造,加上情節的曲折鋪成,著實煽情…喔,不!是著實「賺進不少熱淚」。
但「賺錢的小說」又是什麼原因呢?
從頭至尾感到這本小說,有點不像小說,倒像是一本先有電影再編成小說的小說,
作者不厭其煩的將所有場景、人物、心裡狀態…交代的一清二楚,無形中產生了許多累贅,失去空間感,
擺弄讀著於有形的文字之間,讓人想付出情感進入書中情節,卻又不太是滋味,
 
令人不禁想:事先如此寫,好馬上改編成電影,再賺一筆嗎?
(p.s 以上人物塑造,加上從文革直寫到改革開放,如此的大時代中的小人物,的確值得片商一試;咦!怎麼有點像「活著」…)
這樣的說法有點陰謀論,但若是失去了小說中珍貴的美感,的確不值。
 
最後,我對這部小說的評價是:
〝只要看一次就好,看過就忘了,不要再看第二次;看了上集,低下幾滴淚就好,千萬不要看下集。〞
(我居然還記得這麼多,真是○○××)。

六月讀書會:大海大海─艾瑞斯‧梅鐸

18 七月

主持人:Heather
參與者:阿酷、Heather
紀   錄:Apple
時   間:2006年6月19:30

 
艾瑞斯.梅鐸被譽為「英國最聰明的女人」,
這句話在看完大海,大海後不由得折服。
 
故事開端由主角查理斯不斷的以類似獨白的方式,
陳敘著自己六十年來的生活、心境、對事務的看法,
在女主角出現前,都讓我覺得有些乏味。
像是聽著一個獨居的老人嘮嘮叨叨的回憶與抱怨,
但仍不不得不佩服作者對於主角性格塑造之成功,
讓人忘了作者是個女性,並驚嘆她如何能寫出如此貼近男性的口吻、
想法……,彷彿是作者在回憶、陳敘自己的人生一般。
 
故事的主軸放在男主角查理斯,
不斷嚐試以各種激進的方法逼迫女主角哈特妮離開丈夫班的身邊,
在查理斯的世界裡,哈特妮應該像他一樣深愛著他,
他相信只有自己才能給哈特妮完整的幸福,
他應該幫助哈特妮離開有暴力傾向的班身邊。
但,事情真是如此嗎?
在哈特妮的世界裡,查理斯或許只是個兒時玩伴、情人,
亦或是梗在她與班之間揮之不去的陰影,
縱使班的火爆另哈特妮痛苦,
但失去班的生活才是真正叫她無法承受與想像的,
查理斯也許是個美好的過去,但班才是她的現在與未來!
 
對於查理斯的偏執,
讓我連想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裡,
那種自以為是的責任,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犯下以為非自己不行的錯誤,
就像查理斯想像著自己在哈特妮生命中的重要,
認為自己有責任、權力使哈特妮逃脫失敗的婚姻,
但其實他不過是個過去。
他的拯救,對哈特妮而言卻是毀滅。
而哈特妮的軟弱讓我想起..江國香織著的「別煩憂,開心就好!」
書裡有著一個受到家庭暴力的角色,
雖然不斷的遭受丈夫的暴力威脅,
卻還是默默的忍受,
並認為自己如果離開了這個家才真的是活不下去了,
這樣的情緒恐怕不是正常人可以理解,
但不能否認這樣的人卻一直存在在我們的身邊。
 
梅鐸毫不遮掩人性的缺點,
各種自私、忌妒、算計與毀滅的情緒在每個人物身上發生,
而故事裡每個人卻都沒有一絲絲的反省意味,
也許這便是最真實、入世的情節。
相對於真實世界的我們,
在面對自己最原始的情緒時,
是不是總不免為自己找籍口掩飾呢?
 
 

四月讀書會:百年孤寂─ 馬奎斯

28 四月

主持人:阿酷
參與者:Apple、Sophia
紀   錄:Heather
時   間:2006年4月19:30
 

 

〝這一家系的第一個祖先被綁在書上;最後一個子孫被螞蟻吃掉。
而書上所寫的一切,從遠古到永遠,將不再重演,
因為這百年孤寂的家族被判定再地球上是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的。〞
                                                                         ─「百年孤寂」 馬奎斯
 
在開始閱讀〝百年孤寂〞時,感覺閱讀期非常長,
原因是這本書的前半部有些枯燥,但是讀到了後半段,
整個邦迪亞家族的脈絡慢慢浮現而出,
故事結構的精采程度讓人停不下來,無法罷手。
甚至腦海會細細回味當中幾處情節…
 
內容描寫名為邦迪亞家族的六代史,
也正因一個家族的六代剛好大約跨越了一百年的時空,
故而提名〝百年〞。.
 
邦迪亞家族中,以第二代的邦迪亞上校最為搶眼,
是整個家族的光輝,他死後,這個家族黯淡無光,
但是對於他的行事風格卻成為這次讀書會最大爭論點之一,
我總覺得他是全書中最無情的人物,
不知是否因為長年投身於革命的關係,
又太早擁有權勢,而導致變成鐵石心腸的人。
 
整本書出現的人物很多,但是每一個角色個性鮮明,
有幾個人物讓我印象比較深刻:
如:易家蘭,為整個故事的核心人物,具有強烈的生命力,
十分關心整個家族的親人,但是卻換來的是嫌怨,象徵著老年的孤寂。
美女〝瑞米迪娥〞,美與幻夢的化身,與她接觸的人必然死亡。
莉比卡,性象徵的典型人物,性衝動時就吃泥土或牆壁上的灰泥,是堅毅性格的表徵。
席甘多、席根譯,是一對雙生兄弟,也是這個家族敗亡命運的徵兆。
還有很多極具特色的代表人物不勝枚舉。
 
關於書名的〝Solitud〞,在西班牙文是指:孤寂、隱居、
與世隔絕、荒涼地。
而正與書中每個人物有著共通的個性及命運。
甚至連長相都有著這個親族共同的〝落寞〞特徵。
 
馬奎斯把人生的各種悲歡寫盡,
生命的虛幻與孤寂進入眼底。
就如所有的人生一樣…
不論是浮華一世或平淡一生…
在宇宙永恆的比較之下…一切生命都是時空的過客,
猶如鏡花水月般…被時間的風掃滅,
並從人類的記憶中消失。